四川三臺縣:建設中藥材大品種 推動麥冬產業發展
近年來,我縣著力打造麥冬基地特色農業產業,大力發展效益農業、品牌農業。在日前舉行的建設麥冬中藥材大品種專家會上,出席專家一致推薦涪城麥冬作為我省中藥材大品種優先打造的對象,為麥冬產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。
麥冬來源于百合科沿階草屬性植物麥冬的干燥塊根,為著名的道地藥材,是典型的滋陰補益類中藥材,具有臨床價值大、科學價值強、市場價值高的特性。
在距今1200年前,我國第一個官方藥材專業市場——唐朝梓州(今綿陽三臺)藥市,涪城麥冬已經成為該藥市的主導品種。在我縣,人工種植麥冬的歷史悠久,種植區集中在涪江流域的花園、永明、靈興、爭勝等13個鎮鄉,是全國乃至東南亞地區最大的麥冬種植基地,目前全縣的種植面積已達5萬多畝。
近年來,我縣對麥冬生產進行基礎設施的全面配套建設,2006年,“涪城麥冬”獲得了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知識產權,逐步把“涪城麥冬”推向了集約化、產業化的快速發展軌道。
2013年,“四川三臺縣涪城麥冬集成技術推廣與應用”納入科技部科技惠民工程;2014年,麥冬成為全省八個升級中藥材大品種之一;2015年,麥冬被納入全市“十三五”規劃中,并成為綿陽國家農業科技園三大產業之一。
我縣將麥冬產業列為縣域經濟重點培育的五大特色產業之首,成立了以縣委書記、縣長為組長的麥冬產業發展領導小組,編制《三臺“涪城麥冬”產業發展規劃(2010-2020)》,在財政資金并不寬裕的情況下,安排上千萬元扶持資金,舉全縣之力推動麥冬產業發展。
不斷做大做強麥冬產業,在原有麥冬產業的基礎上,探索總結出了一條“藥—糧—菜”、“藥—菜”套作的路子,畝產值2萬元余元。
依托中國農大、成都中醫藥大學等科研院所,搞好麥冬生產技術培訓、技術指導、市場引導,真正做到科技進村入戶,依靠科學技術全面提升麥冬產量和品質,鞏固和實施品牌戰略。未來10年,將著力完成麥冬種植基地大健康產業打造,實現麥冬產值從100億元向500億元跨越的發展目標。